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丨美术与设计学院
【编者按】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教育部将于2023年对赣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审核评估。各学院结合审核评估工作要求进行了充分准备,总结提炼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目标定位、体系设计、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相关工作。为进一步展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将陆续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专题,分享各学院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供各单位学习交流。1.学院简介
学校是全国高校中较早成立美术专业的学校之一,美术与设计学院办学始于1960年的赣南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科,院名经多次更改后于2021年更名为美术与设计学院。学院现有艺术学(学术硕士)、美术与书法(专业硕士)和设计(专业硕士)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有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五个本科专业。美术学专业为江西省首批特色专业、省重点学科及省高校品牌专业,跻身“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美术学、动画、视觉传达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动画专业在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排名中位列第二。办学60余年来,学院扎根于红土地,发挥独特优势,坚持创新发展,先后为国家输送了1万多名美术与设计人才。
2.师资队伍
学院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学缘背景多样的师资队伍。有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美术)专业委会委员、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赣鄱俊才支持计划文化领军人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设计大师等一批人才。教师获评江西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赣鄱先锋—突出贡献好榜样”侯选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四个一批”青年英才推荐人选、“江西省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3.教学设施
学院楼群建筑总面积20000余㎡,拥有价值3000多万的先进教学设施和设备,建有12个实验(实训室)室、工业家具设计制作车间、专业图书资料室、多功能展厅。此外还建有国内较大的以客家民俗为主题的客家民俗博物馆(馆藏文物1万余件),博物馆获全国非遗保护先进单位,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博物馆联盟”首批78家盟员单位之一,江西省首批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基地、江西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基地,为客家民间文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长期以来,我院秉承“立足红土地办学、用苏区精神育人、为苏区振兴服务、做苏区精神传人”的办学理念,紧扣“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依托赣南红色资源,构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将红色文化融入办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形成了红色育人大格局。
(一)“党建+红色创作”品牌引领
多年来,美术与设计学院的教师们一直秉持前行,以身示范,积极投身于红色题材的美术创作和研究中,学院党委根据办学特色,创立“党建+红色创作”品牌,引领师生专业创作与思政育人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成效。
近年来,老师受邀参加共和国建党100周年的“赣籍开国将军百战图”大型创作等项目,多幅作品晋京参展、获奖,以“红色+美术创作”为题材申报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0项,教师获省级以上荣誉奖励近40项,指导学生美术作品获省级以上展览比赛一等奖32人次、二等奖58人次、三等奖87人次,入选140余人次。
(二)“思政+专业教学”课程思政
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把思想教育融入到专业学习与专业实践中,目前学院已有思政课程5门,全面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了课程思政教学评一体化的课程思政特色,同时,本科教学与学工管理相互协作,突出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专题竞赛、汇报展览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增强,塑造了师德情怀,实现了思政教育专业素养与美育的高度融合,充分体现出”三全育人”的要求。
(三)奇涵班示范红色文化育人
美术与设计学院更是坚持特色办学,以红色文化、苏区精神等赣南地域文化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苏区精神特质的红色传人。粗略统计,近五里,美术与设计学院参加红色班级(如肖华班、奇涵班)学习并顺利毕业的学生人数达6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100人),获省级以上荣誉奖励20余人,研究生考取高校思政类辅导员及专业教师40余人。
坚持以本为本 保障本科教学
学院始终坚持本科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坚持‘以本为本’,持续推进“四个回归”,院领导注意力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首先在本科集中,学院资源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首先在本科确立。
(一)面向产出导向人才培养
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运用产出导向的教学理念,依据调研,课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进行设计,构建了课程群项目整合教学模式。课程指向学生能够获得在未来职业成长中的能力和素养,融OBE产出导向教育理念、项目式学习与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一体,打造了具有示范性意义的课程群项目整合的教学模式。
(二)科学稳步推进专业建设
紧跟学校发展规划,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优化调整本科专业设置,坚持师范特色做优美术学师范专业。适应时代需要,整合动画、视觉传达设计两个省一流专业,设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服务地方产业,重点建设产品设计专业。
(三)持续发力课程建设
内涵建设持续发力,近年来,学院教师课程建设工作持续发力,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截至目前,学院现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共享平台课程1门、校级一流课程8门,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四)多措并举推动创新创业
学院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设立学院创新创业基地(文化创意设计发展中心),整合学院平台和人才资源,激发创意潜力,孵化创业人才。同时加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结合各种艺术工作坊参展参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创新创业项目收获“创青春”全国铜奖、江西省金奖,以及湘赣南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奖项。
(一)教师发展及教学团队亮点纷呈
学院坚持把教师发展作为强化师资团队服务本科教学的重要工作,深入贯彻“四个回归”,重新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开展参与互动式、分享体验式、合作探究式等多形式教研和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近年来,学院共获批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等国家级研究项目多项。
张海华教授入选赣鄱俊才支持计划文化领军人才,罗春辉博士获批江西省对外文化交流专家称号,青年教师索启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批江西省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通过工作室搭建青年教师培养平台,通过老带新帮扶指导,广泛发动与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竞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青年教师在学校教学竞赛中屡获好成绩。赖小明教授“守护客家非遗”艺术工作坊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团队获批江西省高水平教学团队。
(二)以赛促教硕果累累
学院倡导面向专业特色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建立艺术工作坊、专业工作室、第二课程融合等举措,结合学院“红色+专业创作”特色品牌活动,倡导以赛促教,丰富教学形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指导学生红色题材美术创作在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连续6届斩获一等奖,获等级近20项,成为全国高校荣获一等奖以上人次最多的高校。
(三)教学改革卓有成效
学院鼓励支持教学改革,形成教学成果奖项目“系、院、校”三级培育机制,重点培育特色团队,积极支持教改项目与教学实际融合应用,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守护客家非遗”艺术工作坊教改项目构建“课堂教学—美育实践—劳动教育—艺术展演—校园文化—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的协同育人模式,获首批江西省大中小幼劳动教育典型案例一等奖,同时获江西省第十六批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立足专业建设平台
立足学科专业人才优势,学院大力促进学术平台建设,共设立中央苏区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客家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文化创意设计发展中心三个院级平台,服装设计中心、赣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中心两个校级平台;获批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心、工业(家具)设计中心两个省级平台;获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是第四批全国10家之一、江西省惟一的国家级设计企业类工业设计中心。
(二)服务社会成就典范
学院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职能,依托国家级、省级平台,对接服务南康家具等特色优势产业,承接设计赣南及周边美丽乡村规划项目,成绩突出,亮点纷呈。
(三)紧随时代丰富办学
学院紧随国家及省教育主管部门的战略指引,立足学科优势,推动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目前家居现代产业学院已获批江西省首批培育产业学院。在多样化办学的进程中,积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意大利米兰设计学院、俄罗斯波罗地海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良好交流,推动人才培养合作。同时,紧密联系地方政府,依托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积极筹建申报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
新的征程,新的机遇。美术与设计学院正以蓬勃的生机、崭新的面貌,将传承特色与创新改革有机结合,将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多措并举,凸显特色,努力打造美术与设计学科新优势,立足赣南革命老区,面向全国,为新时代艺术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十一月书单|窗外梅花,手留墨香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经济管理学院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音乐学院
GNNU 来源丨美术与设计学院制图丨张晓旭编辑丨魏荣丝
审稿丨刘欣欣 胡琳玲 曹佳慧责编丨廖辉 匡瑞青 主编丨岳蓓